高光时刻!《云南新闻联播》点赞我省自然资源工作!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14日 来源:云南省自然资源厅 ]

4月10日、11日,云南新闻联播连续聚焦我省自然资源工作,分别播出【云南调整生态保护红线 矛盾冲突图斑大幅下降】、【推进空间规划领域改革 切实便民利民 优化营商环境】,一起来分享我省自然资源管理有关工作的硬核措施和阶段性成效。



推进空间规划领域改革   切实便民利民   优化营商环境

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与广大企业和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直接影响到营商环境和人民群众获得感。近日,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制定和发布《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将原城乡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和原国土部门的“用地预审”合二为一,将原城乡规划部门的“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原国土部门的“用地批准”合二为一,即由4个行政许可事项减少为2项。



选址意见书与用地预审合并后,申请材料从两者合计15项缩减到10项,精简率为33%。用地规划许可证与用地批准书合并后,申请材料由两者合计14项缩减到5项,精简率为64%。

原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用地预审承诺时限为13个工作日,合并后办理时限为10个工作日,共减少16个工作日,时限压缩率为62%;原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承诺时限为10个工作日,用地批准书承诺时限13个工作日,合并后办理时限为10个工作日,共减少13个工作日,时限压缩率为57%。


省自然资源厅创新提出了将《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专项报告》和《占用生态红线不可避让性论证报告》等论证报告合并编制为《建设项目踏勘选址论证报告》,将踏勘论证、占用红线不可避让性论证等融入到原建设项目选址论证当中,进一步压缩了报件材料,减少了论证次数,提高了审批效率,降低了建设单位组织报件材料产生的成本。

《实施意见》于3月底颁布实施,考虑到部分项目还在按改革前要求进行审批,为确保相关工作平稳过渡特别预留了3个月的过渡期。与此同时,“云南省建设项目规划用地审批系统”正在积极建设中,预计7月将可通过该系统实现对“省-州市-县(市区)”三级统一审批监管,并与全省其他相关部门系统对接和信息共享,全面提升国土空间统一规划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云南调整生态保护红线 矛盾冲突图斑大幅下降

自去年8月起,云南省自然资源厅根据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云南省政府要求,牵头组织开展我省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通过评估调整,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图斑个数由53000余个降低至13000余个,其中生态保护红线内永久基本农田、人工商品林、合法矿业权等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冲突矛盾情况图斑数量调出减少约6500个,生态保护红线图斑的破碎度大幅下降,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态廊道连通性得到显著提高。


经初步审核汇总数据显示,全省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初步达到面积不减、功能不降、性质不变,应划尽划等要求,取得阶段性成效。


全省91%的国家公园、90%的自然保护区划入了生态保护红线,确保了自然保护地、生态功能极重要区、生态环境极敏感脆弱区绝大部分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基本达到“应划尽划”的要求。


现阶段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还保障了全省生态保护红线11个分区的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3大类生态服务功能不降,面积增加了270.01平方千米,提升了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功能。评估调整工作通过调出已批建设用地718项、已批重大项目822项、已批基础设施项目1110项等措施为我省预留了发展空间,有效保障全省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全省目前已有59个重点项目出具占用生态保护红线不可避让性论证意见。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96号